9月19日下午,文理教学部直属党支部在南苑2号楼302会议室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一次集体学习研讨会,会议由秦禹权主持。
首先,教学部全体党员与来自影像、医技、医疗器械等学院的200余名师生在北苑1号楼200人报告厅一同聆听了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詹丹教授主讲的《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医病问题》精彩讲座。他通过文言笔记小说类的《世说新语》、传奇类的《画皮》、话本类的《陈多寿生死夫妻》等,指出中国古代小说所涉及的“道德、认知、人性与疾病及医学的关系”及魏晋以来小说“从道德层面到物质条件与病理、生理的改变”的发展趋势。然后对《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病与药”、“贾宝玉对药香的反应与林黛玉对药香的反应对比告诉大家人物性格不同对药的认识与感受也不同。他还将《红楼梦》与西方医学作品相结合,以中西文化上对比来说明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生理与心理对用药和治疗的影响。最后,他以《红楼梦》中的“医妒汤”与“疗妒方”为例,批判了贾宝玉想用药治理社会与心理问题是思维简单化,从“整体观照与局部解析”、“诗性智慧与科学思维”、“物我对抗与互相协调”三个角度阐述了“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的思维差别”,通过“中药与西药的差别”引发同学们对文化、生命的思考,将整个讲座提升到哲学高度。
紧接着,党员教师移师南苑2号楼302会议室,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健康中国建设系列重要论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等材料的学习,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健康”名字命名的医学,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构建我们学校的健康文化,以实际行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学习研讨开始之前,秦禹权书记带领大家一起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健康中国建设系列重要论述。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总书记以人为本,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提出以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开四大原则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健康中国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串数字,关键在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贯彻落实到健康中国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作为为健康中国建设培养“健康守门人”的医学院校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准确把握健康中国、健康上海战略定位,主动对接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和服务地方发展要求,认真肩负起“健康促进”的社会使命,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学习研讨我们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做成些什么?立足岗位推进“健康校园”建设,积极培育学校富有特色的健康文化,文理教学部尤其是人文教研室更是义不容辞、首当其冲。
候丽英说道,昨天下午听了上海市健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所作的“实施《健康上海行动》,打造全球健康城市典范”专题辅导报告很有感触,备受鼓舞。尤其会上郑书记讲学校健康文化建设文理教学部一定要有所表现,静下心来思考我们数学学科如何来对接健康中国建设,如何服务学校健康文化建设,我个人觉得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发挥我们的专业特长,拓展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帮助学生参加一些创新创业大赛,为数字化智能医疗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人文教研室的尤婷婷指出,健康医学院的医学生一定要对现代医学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要让我们学生不忘初心,为什么选择医学这个专业,就必须知其所以然,知道医路走来的不易,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敬畏自己的职业,担负起“健康守门人”的使命。
办公室张帅提出,我们一定要以认真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掌握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接健康中国、健康上海战略,以服务地方健康事业发展为己任,强烈的使命担当,通过医学人文通识教育体系的构架,有效完成我们“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为上海乃至全国培养一批批合格的服务人民健康的“卫士”、“守门人”。
研讨会上,大家情绪高昂、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学习领悟、学习体会,纷纷表示将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健康中国行动》《健康上海行动》有关内容,细读原文,准确把握,精准对接,牢记学校的办学初衷和使命,不断丰富和完善健康人才方案,夯实健康文化基础建设,履行我们文理的责任担当!(秦禹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