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和拓展主题教育学习成果,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履行育人职责,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四个认同”,凝聚价值共识,11月30日,外语、文理两个直属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教师一行共赴黄炎培故居参观学习。
黄炎培故居坐落于川沙镇的“内史第”,现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风廉政教育基地。黄炎培年少时失去父母,受姑父沈树镛的影响很大。一个是沈树镛“汉石经室”里大量的碑帖、典籍,还有他的爱国主义情怀,都激励着黄炎培奋发上进。正楼前立有黄炎培先生半身铜像,上悬陈云同志手书“黄炎培故居”匾额。故居内丰富的展品与详实的史料,生动还原了黄炎培先生光辉的一生。从清末的秀才举人到人民共和国的政府副总理,黄炎培完成了从旧社会知识分子代表到新社会人民公仆的转型,在如此漫长、艰难曲折的斗争风云中,他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家、政治活动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张张生动的展板,再现了民建老一辈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和各界人士一起为推进民主、反对内战,为建立新中国以及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教育事业所做的丰功伟绩。一楼正厅展示了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著名的“窑洞对”,黄炎培说到,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从兴旺到灭亡的周期律,每个朝代开头都是好的,后来腐败了,灭亡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毛泽东提出能踏出这个周期律的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窑洞对”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黄炎培所展现的崇高风范和远见卓识深深铭刻在大家心中,从“刀下余生,只求于国有益,一切惟师命”的历史抉择,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教育救国的崇高理想,他一直在家乡从事教育、政治活动,开办了浦东地区第一所女子学校开群女学,创办了闻名在当时与北方的南开中学齐名的浦东中学,赢得“北南开、南浦东”的美誉,又陆续参与创办东吴大学(今南京大学)、暨南大学等若干大学。1917年黄炎培联合社会各界著名人士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职业教育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至今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是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奠基人。黄炎培先生非常注重人格培养,醒目的“学做人”告诉我们厚德方能载物,要做最好的自己。他的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依然是值得遵从和提倡的。黄炎培的一生跌宕起伏、丰富多彩,致力于教育事业的他为后世留下了众多值得铭记的教育理念。
虽是黄炎培的故居,但曾在“内史第”中住过的可是名人辈出,不仅黄氏子弟诞生于此,宋庆龄姐弟和胡适也和“内史第”有过不解之缘。大家一路走,一路看,热烈交流,深深为川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感动。通过参观和学习,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提高自身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强化廉洁从教意识,做严格自律、拥有良好师德的表率;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传承革命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同构筑美好的精神家园,提振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