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推动支部组织建设,5月5日上午,文理教学部直属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和教师前往崇明区竖河镇大烧杀遗址和崇明抗战博物馆参观学习。
一路走来,绿荫环绕,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可曾有人想到,改革开放40年正朝着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方向努力迈进的崇明,也曾经历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1940年7月30日,侵华日军在崇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惊天惨案——竖河镇大烧杀,120名崇明同胞惨遭杀戮,成为崇明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警示未来,崇明区在竖河镇大烧杀遗址上新建了一座遇难同胞纪念馆。竖河镇大烧杀遗址占地面积5.3亩,内设竖河镇大烧杀遇难同胞纪念碑、3000平方米祭扫广场和300平方米的侵华日军竖河镇大烧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纪念馆由“序厅”、“全国战火点燃”、“崇明抗战”、“竖河镇大烧杀”、“抗战胜利”、“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展示了大量留存的历史资料图文和各种历史遗迹,还采用浮雕、场景模拟、幻影成像、多媒体视频、沙盘复原等艺术表现形式,真实展现抗日战争日本侵略者在崇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和崇明人民奋起反抗侵略者的史实。
在纪念馆里,从讲解员那里了解到,1938年3月18日,日军步兵101师团第103联队谷川幸造部千余日军乘舰船在崇明新开河镇以西海侨港登陆,随后占领县城及全县各村镇。崇明沦陷期间,日军大肆烧杀掠夺,伤害无辜,先后制造了“小竖河惨案”、“永安镇大烧杀”、“竖河镇大烧杀”等,其中,发生在竖河镇的大烧杀最为惨烈!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崇明人民与日寇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斗争,涌现出了瞿犊、蒋煊洲、罗企尧、黄瑞兰、沈自强等一大批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壮丽史诗。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崇明抗战博物馆。这是一座由抗日烈士姚春英之子、交大医学院教授姚志修出资、民间收藏家周雄凯提供展品共同构建的上海首个展示14年抗战历史的民间博物馆。
崇明抗战博物馆展品400余件,源自崇明岛、上海、江苏、台湾、日本等地,涉及中共、国民政府及抗日民众方和日伪方的武器、装备、工具、旗帜、证章、地图、报刊、杂志、书籍、日记、相册、信件、文告、条例、作品、券据等,据专家初步鉴识,其中十余件属于国家一、二级文物。崇明抗战博物馆与竖河镇大烧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内容上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更加全面地展示了崇明抗战的全貌,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和教师牢记国耻的爱国主义热情。
经过这段沉痛与悲愤的心灵旅程后,更大党员、教师进一步体会到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沉痛灾难,深刻认识到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防强大才不会挨打、不会被欺辱。大家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华民族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警惕与反思,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和平。通过参观学习,使党员、教师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党员对学习先辈革命精神、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性,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党肩负复兴中华的使命与担当,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大的决心、更足的劲头、更高的标准,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秦禹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