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碧血,御敌针刀——抗战中的医者”主题文博展我校开展

发布时间:2018-12-07浏览次数:197

  

为纪念“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探索医学史教育的新样态、新路径,由我校文理教学部、图书馆会同上海医药文献博物馆,于126日下午在我校南苑图书馆举行了“白衣碧血,御敌针刀——抗战中的医者”主题文博展开展仪式。

党委副书记、校长黄钢,党委副书记于莹,副校长唐红梅,周浦镇党委宣传部高小晔,学校各学院(部)院长、书记,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师生代表,以及媒体代表参加了开展仪式。

于莹副书记为展览致辞,她指出本次展览很好地将历史、医学人文和思政教育结合在了一起,在全方位培养医学生崇高的职业素养和勇于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做出了有益尝试,希望我们全体师生要牢记历史,要以历史上为国家民族勇于奉献、甘于牺牲的英雄们为榜样,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应用的贡献。

唐红梅副校长和临床医学院院长蔡巧玲接受了上海医药文献博物馆馆长、我校客座教授上官万平赠送记录我校发展历史的珍贵藏品——上海市卫生人员训练所的第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证书等藏品。

黄钢校长宣布“白衣碧血,御敌针刀——抗战中的医者”正式开展。上官万平教授为参观者亲自做讲解。

  “抗战中的医者”文博展以医者——医师、药师、护士、医学生、医卫管理者等为主体,以文献、文物相结合的方式,全景式展现医者抗击日寇侵略、争取民族自由的光辉历史和巨大贡献;立体反映医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宁折不弯、愈挫愈勇的钢铁意志,是国内首次举办以“医者”为主题的抗战文博展。

  展览主体内容分为“局部抗战时期”和“全面抗战时期”两部分。“局部抗战时期”又进一步细分为“医事掠影”“医校撷英”“格致育才”“红色医者”“伪满医事”等五部分,展示了在“一二八”事变之前中国医学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全面抗战时期”又进一步分为“国难当头”“薪火存续”“医政概略”“红色卫生”和“伟大胜利”等五部分,反映了在全面抗战时期医学教育的艰难,展示了医者们在国家面临危难之时甘于牺牲,勇于牺牲,挽救民族于危亡爱国主义的精神。

  展览选用了100余件文献和文物,200余幅图片。其中多件展品为首度公开,包括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医院院规、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教材、边区医院院长信札、蓝十字袖标、国立上海医学院石美森和震旦大学医学院陈湘泉毕业证、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蓝图、日寇解剖器具等。

  山河破碎风飘絮,广大医学生们克服了校园被毁、教具匮乏、课本短缺、三餐不继、颠沛流离、飞机轰炸、文化奴役等重重困难,为民族复兴而读书。他们一边刻苦学习,一边积极参加抗日宣传、伤兵救护、卫生教育、新生活运动等。而投笔从戎者更是不胜枚举,有奔赴延安的,有参加八路军的,也有汇入远征军的。

抗战,也让中国的医师群体在战争冲突、文化冲突中经历了一场劫难和洗礼。前线的医者,冒着枪林弹雨,为抗战胜利、民族解放进行忘我的施救工作,很多人还因此负伤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后方的医者,立志于强壮中华民族的体格,摆脱“东亚病夫”的屈辱,同步开展医疗、研究、教育、科普等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此次展览透过一幅幅或庄严或沉重的照片和一件件或鲜活或厚重的展品,旨在唤起参观者对历史的记忆。近年来,学校通过将历史、医学人文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全方位培养医学生崇高的职业素养和勇于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未来,学校还将推出医学教育博物馆,进一步拓展医学生“第二课堂”的视野。(耿铭)